用户名 密    码

lightwave实例教程:制作棒球(1)

来源:互联网 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10-10-09 23:46:56 网友评论 0

        lightwave实例教程:制作棒球
     首先在Modeler中建立一个球,快捷键是“shift+o”在顶视图中按住ctrl不放拖出一个球形(ctrl键的作用是约束图形以保证我们能得到一个正圆,它还有限制移动轴的作用),然后把鼠标移到左视图中,左键单击。这时按下“n”键(插一句话,是小写的n不是大写的N,LW中是分大小写的切记!)。调出参数设置框,我们把球体设为三角面球,断数为4,半径都设为2m。请在此设好数值,因为LW中一旦设完初始值就不能再更改了。这是不是又让好多人郁闷了呢?关闭参数面板,按空格键结束命令。注意到这张图上鼠标指的位置了吗?有一个“unnamed”的字样,这就说明你还没有存储当前的文件,而且unnamed后还有一个小梅花。这个小梅花作用可大了,每当你对文件有所改动时它就会出现,当你按下“s”键存储后它就消失了。是不是很贴心的设计呢?记得我以前就没有常存盘的习惯而且用的还不是LW,那次做了一上午的东西没存,结果一个蓝屏就全毁了,那时真是想哭都没眼泪啊!用LW就不同了,只要你一看到小梅花就会想到存盘。嗯,现在是存一下的时候了,按“s”键存盘,我在这里把它存为baseball01。下面我们要把刚创建的球体复制一份并把它拷贝到其他层(层的概念使管理模型非常方便安全)。按下“c”键然后到第二层按下“v”粘贴球体看到右上角的变化了吗!对了!那里就是lightwave的层了,我们可以点击小长方形下半部分来使那层成为当前层的背景层,LW中的许多建模命令是要用到背景层的如:Boolean,Drill,RailExtrude等等,我们会在以后慢慢接触到这些命令。好了,我们把这个球粘贴到第二层来的目的是要用它来制作棒球身上的那条曲线。再存一下盘吧。
  现在我们要让第二层成为背景层。还记的怎么做吗?到creat标签下点击“Disc”按钮画一个圆形,在前视图中把鼠标放到背景球形的球心并按住ctrl键不放拖出一个圆形。现在按下“n”键,我们把side的值设成48。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以后能得到一条围绕球体的平滑的线。在切换前景层和背景层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键盘上的引号键来快速改变前景层与背景层的关系。(记得存盘!)
  下一步我们要把刚画好的圆形做成一个一头尖一头圆的近圆形,我们就是要用这个形状在球体上投影!现在我们要改变LW的命令操作中心,看图我们点击“Modes”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第一项:“Action center Mouse”,这是为了让LW知道,我们希望执行命令时以鼠标为中心。各位可以试试其他的几种模式,体会一下到底有何不同。然后按下“h”键,进行不等比放缩。在前视图中把鼠标移到球体中心慢慢向下移动,得到一个椭圆形,大概调整好后,按空格键结束命令。点开“Modify”标签下找到“Taper2”左键单击,然后在顶视图中用右键画出锥化辅助图,按下“n”键进行设置,请看图设置完成后,关闭数值面板。在前视图中把鼠标放在锥化辅助图右侧,按下鼠标左键不放,慢慢向下拖拽以达到锥化目的。然后按下“t”键来移动图形到合适的位置,下面就是反复用移动、锥化和不等比放缩三个命令将图形调整到类似图的样子。现在按键盘上的引号键改变背景层为当前层,确保球体为当前层的情况下按下“shift+r”进行曲线投影,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做如下设置,得到如下效果。在lw程序下部将编辑模式改为多边形,现在按下“w”键调出统计面板,通过统计面板我们可以看到模型的详细面数、点数等参数,还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快捷的选择面或点。在统计面板中找到“Surf”在此项中选出刚才我们做投影操作时命名的表面“ball”。然后单击“Surf”右侧的小加号选择“ball”表面。在前视图中按下“shift+f”来使用平滑移动命令,看到鼠标指针变化时单击右键。注意现在虽然表面上看不到有什么变化,但实际上平滑移动命令已经起作用了。按空格键结束平滑移动命令,按下问号键放弃当前选择。现在按下“m”键调出合并点对话框。点击ok后会弹出一个提示对话框告诉你多少点被消除了,按ok就可以了。按下“w”键调出统计面板,找到“2 vertices”。
  下一步我们要把刚画好的圆形做成一个一头尖一头圆的近圆形,我们就是要用这个形状在球体上投影!现在我们要改变lw的命令操作中心,看图 我们点击”Modes”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第一项:”Action center Mouse”,这是为了让lw知道,我们希望执行命令时以鼠标为中心。各位可以试试其他的几种模式,体会一下到底有何不同。然后按下”h”键,进行不等比放缩。在前视图中把鼠标移到球体中心慢慢向下移动,得到一个椭圆形,大概调整好后,按空格键结束命令。点开”Modify”标签下找到”Taper2”左键单击,然后在顶视图中用右键画出锥化辅助图,按下”n”键进行设置,请看图设置完成后,关闭数值面板。在前视图中把鼠标放在锥化辅助图右侧,按下鼠标左键不放,慢慢向下拖拽以达到锥化目的。然后按下”t”键来移动图形到合适的位置,下面就是反复用移动、锥化和不等比放缩三个命令将图形调整到类似图(013)的样子。现在按键盘上的引号键改变背景层为当前层,确保球体为当前层的情况下按下”shift+r”进行曲线投影,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做如下设置。得到如下效果。在lw程序下部将编辑模式改为多边形,现在按下”w”键调出统计面板,通过统计面板我们可以看到模型的详细面数、点数等参数,还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快捷的选择面或点。在统计面板中找到”Surf”在此项中选出刚才我们做投影操作时命名的表面”ball”,然后单击”Surf”右侧的小加号选择”ball”表面。在前视图中按下”shift+f”来使用平滑移动命令,看到鼠标指针变化时单击右键。注意现在虽然表面上看不到有什么变化,但实际上平滑移动命令已经起作用了。按空格键结束平滑移动命令,按下问号键放弃当前选择。现在按下”m”键调出合并点对话框。点击ok后会弹出一个提示对话框告诉你多少点被消除了,按ok就可以了。按下”w”键调出统计面板,找到”2 vertices”点击右侧的小加号选择它,关闭统计面板。按”x”键将刚才所选的点剪切到缓存中,现在当前层的这个球就完成历史使命了按”del”键删除它。在当前层中按”v”键将刚才剪切的点再粘贴回来,注意在透视图中观察这条”线”的形状,为什么给线加个引号呢?因为它们是许多个两点多边形组成的”线”,下面我们要把它们变成真正的线。
  现在我们发现多余的点有点多,下面我们就要做一些清理工作。首先将编辑模式变换到点模式,按下”m”键调出合并点对话框这回要用到”Fixed”处理模式,大家注意对话框中的”Distance”我这里单位是毫米,单位在这儿不重要,你要做的就是逐渐增加数值让更多的点合并掉,同时也要注意曲线的圆滑度,必要时可以按下”Ctrl+t”键,用”Drag”命令移动点来调节曲线形状。调节后大致形状,用右键框选所有点(用右键框选,lw确实有个性啊!)。按”x”键剪切所有点,再按”v”键将点再粘贴回来。下面要做的是在透视图中按顺序(注意一定按顺序否则会出现你不愿看到的错误。技巧:你可以按小键盘上的”0”键在最大化当前鼠标所在视窗与4视窗间切换,把透视图最大化方便选点)选中所有点后用”Ctrl+p”命令将点连接成线,你可能要做两回”Ctrl+p”,我这里实际上是连成了两条线。按空格键将编辑模式变换到多边形模式后按”Shift+z”将两条线合并为一条线,大家注意到那条线的顶端的小菱形了吗?那是这条线的端点,记住它的位置,后面要用到的。以当前包含线的层为背景层,在新的层中我们要制作一个多边形。在”Creat”标签下找到”Disc”命令单击它,在前视图中背景层线的端点位置拖动鼠标建立一个”Disc”按”n”调出Disc数值设置面板将”Sides”值设为6。当然如果你的机器配置足够好你完全可以将这个值设的高些,值越高效果就越好另一方面机器计算的数据就越多。这个Disc的大小与线的比例大概。大家现在猜出来下一步要干什么了吧!对!就是要用背景层的线作为路径进行放样!按”Ctrl+r”键进行”Rail Extrude”参数请设置。按ok后你会得到与图相似的物体。现在把当前层变为背景层,第一层变为当前层。下面要进行布尔运算了,按下”Shift+b”,布尔模式设为”Subtract”,关闭背景层看一下,还可以吧!

搜索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