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年度外语电影 《盗梦空间》赶超《阿凡达》
来源:你好CG招才网讯 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11-01-04 10:37:55 网友评论 0 条
盘点年度外语电影 《盗梦空间》赶超《阿凡达》

《盗梦空间》海报
No.1
《盗梦空间》Inception
导演:Christopher Nolan
主演:Leonardo Di Caprio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前作《蝙蝠侠前传》已经是技惊四座,难得来到《盗梦空间》,依然惊喜不绝。电影成功做到商业艺术共冶一炉,近似“庄周梦蝶”的故事结构一不小心就会堕入曲高和寡的窠臼,但绝顶聪明的诺兰利用连绵不绝的动作场面,一方面中和了电影的说教味道,另一方面又大大提高作品的官能刺激。耐人寻味的开放式结局更为观众提供了想象和谈论的空间。诺兰这几年的地位在好莱坞水涨船高,甚至被誉为新世代的库布里克。无可否认,当今能够掌握观众的口味,作品言之有物又雅俗共赏,唯独只有诺兰手执牛耳。
看了两遍《盗梦空间》,越发觉得类型片导演干的活儿酷似建筑师:是机场是民居是写字楼是体育场馆,作品首先要完成其类型的使用功能,然后才谈得上美学和人文情怀等等附加价值。好的类型片导演如克里斯托弗·诺兰,能够在娱乐性、电影美学、人性探讨三者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这真是一种相当理性的才华。

《阿凡达》海报
NO.2
《阿凡达》Avatar
导演:James Cameron
主演:Sam Worthington
从黑白无声到黑白有声,到彩色,到3D,电影的每一次根本进步,都与技术对视觉的改造、扩张相关。《阿凡达》的3D让我们向电影营造的虚幻世界更近了一步,也像我们和美女的内衣距离一样被拉近。欲望更强了,我们更愿意献出钞票去享受能让我们的感官兴奋的情境。这就是尊重人性的部分。电影必须尊重人性,尊重欲望,尊重辽阔的想象。这些,《阿凡达》都给予了我们。《阿凡达》用技术的新瓶子装了社会现实的老酒,为我们提供了更真切透视现实的瞳孔,也证明了电影强大的影响力。电影因《阿凡达》的出现而进入新的时代。
无需赘言,《阿凡达》已载入电影史,它为整个电影工业制定了全新标准。

《斯科特对抗全世界》海报
NO.3
《斯科特对抗全世界》Scott Pilgrim vs.the World
导演:Edgar Wright
主演:Michael Cera
这部电影来得稍微晚了一些,如果在《海扁王》之前,它应该不会像现在这样默默无闻,但是这两部漫画电影放在一起,《斯科特对抗全世界》才是更值得推荐的一部。当“血槽”、“Buff”、“拟音字(就是那些巨大无比的代表声音的文字)”在这部电影中出现的时候,相信不少70后、80后都要会心一笑吧,纯粹漫画式的视角,漫画式的表现手法,漫画式的胡闹,却还能触及内心(那个不断变化头发颜色的女孩,俘虏了很多观众的心)。这才是真正的X时代电影,或者说它不能算是漫画电影,而是一个在电子游戏中成长起来的导演,对电影语言的又一次创新。

《社交网络》海报
NO.4
《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
导演:David Fincher
主演:Jesse Eisenberg
从前喜欢大卫·芬奇,全因他的作品够离经叛道,语不惊人死不休,从《七宗罪》到《搏击会》,影像凌厉,愤世嫉俗得别无分店。但《社交网络》的惊为天人,是那份沉实低调但洞悉世情,山雨欲来却一矢中的。大卫·芬奇再不是之前的大卫·芬奇,这是他导演生涯脱胎换骨的转折点。这部电影是新世代最血肉淋漓的警世真言,仁义道德重新洗牌,写人性深刻到肉,因为出自《白宫群英》(T he West Wing)的主创人艾伦·索金(Aaron Sorkin)之手。
盘点年度外语电影 《盗梦空间》赶超《阿凡达》
《盗梦空间》海报
No.1
《盗梦空间》Inception
导演:Christopher Nolan
主演:Leonardo Di Caprio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前作《蝙蝠侠前传》已经是技惊四座,难得来到《盗梦空间》,依然惊喜不绝。电影成功做到商业艺术共冶一炉,近似“庄周梦蝶”的故事结构一不小心就会堕入曲高和寡的窠臼,但绝顶聪明的诺兰利用连绵不绝的动作场面,一方面中和了电影的说教味道,另一方面又大大提高作品的官能刺激。耐人寻味的开放式结局更为观众提供了想象和谈论的空间。诺兰这几年的地位在好莱坞水涨船高,甚至被誉为新世代的库布里克。无可否认,当今能够掌握观众的口味,作品言之有物又雅俗共赏,唯独只有诺兰手执牛耳。
看了两遍《盗梦空间》,越发觉得类型片导演干的活儿酷似建筑师:是机场是民居是写字楼是体育场馆,作品首先要完成其类型的使用功能,然后才谈得上美学和人文情怀等等附加价值。好的类型片导演如克里斯托弗·诺兰,能够在娱乐性、电影美学、人性探讨三者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这真是一种相当理性的才华。
《阿凡达》海报
NO.2
《阿凡达》Avatar
导演:James Cameron
主演:Sam Worthington
从黑白无声到黑白有声,到彩色,到3D,电影的每一次根本进步,都与技术对视觉的改造、扩张相关。《阿凡达》的3D让我们向电影营造的虚幻世界更近了一步,也像我们和美女的内衣距离一样被拉近。欲望更强了,我们更愿意献出钞票去享受能让我们的感官兴奋的情境。这就是尊重人性的部分。电影必须尊重人性,尊重欲望,尊重辽阔的想象。这些,《阿凡达》都给予了我们。《阿凡达》用技术的新瓶子装了社会现实的老酒,为我们提供了更真切透视现实的瞳孔,也证明了电影强大的影响力。电影因《阿凡达》的出现而进入新的时代。
无需赘言,《阿凡达》已载入电影史,它为整个电影工业制定了全新标准。
《斯科特对抗全世界》海报
NO.3
《斯科特对抗全世界》Scott Pilgrim vs.the World
导演:Edgar Wright
主演:Michael Cera
这部电影来得稍微晚了一些,如果在《海扁王》之前,它应该不会像现在这样默默无闻,但是这两部漫画电影放在一起,《斯科特对抗全世界》才是更值得推荐的一部。当“血槽”、“Buff”、“拟音字(就是那些巨大无比的代表声音的文字)”在这部电影中出现的时候,相信不少70后、80后都要会心一笑吧,纯粹漫画式的视角,漫画式的表现手法,漫画式的胡闹,却还能触及内心(那个不断变化头发颜色的女孩,俘虏了很多观众的心)。这才是真正的X时代电影,或者说它不能算是漫画电影,而是一个在电子游戏中成长起来的导演,对电影语言的又一次创新。
《社交网络》海报
NO.4
《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
导演:David Fincher
主演:Jesse Eisenberg
从前喜欢大卫·芬奇,全因他的作品够离经叛道,语不惊人死不休,从《七宗罪》到《搏击会》,影像凌厉,愤世嫉俗得别无分店。但《社交网络》的惊为天人,是那份沉实低调但洞悉世情,山雨欲来却一矢中的。大卫·芬奇再不是之前的大卫·芬奇,这是他导演生涯脱胎换骨的转折点。这部电影是新世代最血肉淋漓的警世真言,仁义道德重新洗牌,写人性深刻到肉,因为出自《白宫群英》(T he West Wing)的主创人艾伦·索金(Aaron Sorkin)之手。
- 2011-07-04
- 2011-06-29
- 2011-06-24
- 2011-06-23
- 2011-06-23
- 2011-06-21
- 2011-06-18
- 2011-06-18
- 2011-06-12
- 2011-06-12
- 2011-06-11
- 2011-06-11
- 2011-06-11
- 2011-06-09
- 2011-06-07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内容合作 | 图书投稿 | 招聘职位 | About CG Time
Copyright © 2008 CGTime.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CG时代 版权所有